现代史料,对"三庆班"的记述是这样的,三庆班原成立于扬州,是三个安庆戏班撮合而成,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弘历皇帝八十大寿,在闽浙总督推荐下入京献艺,唱腔广受欢迎,一时名动京师。其后,又有四喜、启秀、霓翠、和春、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,促成了京剧的诞生。
杨懋建《梦华琐簿》里说,"三庆又在四喜之先,乾隆五十五年庚戌,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,称'三庆徽',是为徽班鼻祖。"今天来说说,在京剧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"三庆班"诞生记。
都说徽班,其实徽班中的"徽"指的是安庆,并非徽州。千年古镇石牌,位于安徽安庆市的怀宁县,至迟在清代中叶,石牌镇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商贸集散中心。拥有长江、皖河的交汇便利,盐、米、茶、丝、麻等各类货物云集于此,高峰时,一个集镇,竟拥有商家三千、帆船千艘。石牌镇的本地居民较少,大部分人口,都是跑船帮的商户,为了生活和贸易便利,江西、福建、湖北等地客商都在此设立会馆,方便联络本乡本土,商贸市井文化由此而生,戏曲班社和艺人越来越多,衍变成以"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"为特色的徽剧。
石牌镇的文化氛围极其浓郁,素有"无石不成班"的说法。石牌镇的戏班文化延伸至安庆及其所属各县,当时能够演出的戏班舞台竟有大大小小八百余处,包括戏园、戏楼、花戏台等多种形式。按照传统,以戏园对外经营接待观众,石牌镇著名的就有三家,大的可容纳六百人以上,主要上演徽调、皮簧等调。戏楼大多设置在宗族祠堂内,祠堂只唱连本大戏,每年逢宗族大事,如重要节庆、中举升官、红白喜寿以及祠堂竣工等,要聘请戏班演出,也叫堂会。花戏台,因其装饰精致典雅,且选曲不拘正音,花杂不定,故称"花戏台",与大戏园和戏楼不同,是以演出小本折子为主的小型精品戏文。由于戏剧土壤丰裕,很多京剧前辈名伶,都出自安庆地区。
康雍乾三代,是清代最繁荣鼎盛的时期,社会民生安定,经济发展迅猛,文化事业繁盛,由此刺激文化消费高涨,苏浙豪商巨贾,纷纷开始追求潮流,蓄养家庭戏班以资娱乐,不惜投入巨资包养戏子伶人,竟成互相攀比。精明的徽州商人们发现了这个商机,通过漕运船队的便利,将安庆地区的优秀戏曲班社和伶人,输送到苏浙各地,专供商贾消费娱乐。
这些源自安徽的戏班,就被外人冠以"徽班"称谓。当时流动外省的戏班非常多,其中以安庆石牌镇、小吏港的戏曲班社最佳,如"四喜堂"、"新长春"等,都是徽州大商家蓄养使用,本地二流商贾,也有自己的班社,多以姓氏冠名,如小吏港夏氏出资蓄养的班社,即称为"夏家班",还有"陈家班","惆家班"等等,不一而足。
戏班戏社的繁荣,导致了竞争出现,为了争抢市场站住脚跟,优质的戏班和艺人开始研究改良戏曲声腔,当时社会主流,是号称百戏之祖的"苏班昆曲",绝对的正统雅乐。在正规场合,包括宫廷或者民间演剧,都是苏班昆曲,其他不上台面。直到以"徽调、皮簧"为主基调的徽班徽剧流传,打破了昆曲垄断地位。
作为戏曲双秀,昆曲是雅部雅乐,徽班是花部杂调。徽剧的灵活多样,博采众长,剧本更是贴近生活,通俗易懂,让人耳目一新。很快被戏曲界认可并受到追捧。清代文学家、史学家赵翼有诗云,"铜山倾颓玉山倒,春魂销尽酒行三。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女重生男",就是赞叹著名男伶艺人郝天秀。
士农工商,士居其首,商居其末。商人虽然家境殷富,却始终地位低下,头上有"奸猾品劣"的帽子,能够跻身上层社会,是每个商人的毕生梦想。
江春(1720-1789),字颖长,号鹤亭,,徽州旌德县江村人。他所在的家族,自祖父一辈"担囊至扬州",经过两代的艰苦努力,居然打造出了盐业大亨家族。江春是家族的希望,他的第一志愿也是"学而优则仕",可惜科场运乖屡试不第,江春无奈之下放弃了仕途,转而继承祖业,经营家传的盐业"广达"老号。
不得不说,江春继承了家族强大而敏锐的经营基因,他剑走偏锋,以商人身份成就了自己跨越层级的梦想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,江春自愿向捐银四百万两,当年八月被朝廷诰授为正一品光禄大夫,赏戴孔雀翎,授"内务府奉宸苑卿"、"布政使"等头衔,位列"扬州八大总商"之首,被誉"布衣结交天子"。江春在"总商"位置上,一做就是五十二年,乾隆皇帝甚至对主管地方盐务的两淮盐运使说,"江广达人老成,可与咨商",以官身向民商请教,可见乾隆对江春的信任。
"移天缩地在君怀"。乾隆一生六次江南,均由大盐商江春负责接待,即所谓"江春大接驾"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,弘历皇帝第五次南巡,在镇江金山行宫接见了盐商江春,当场将佩戴的荷囊、佩带赏赐给他,两次到江春的住所"康山草堂"做客,赐下金玉古玩无数,还亲笔题写"怡性堂"匾额。乾隆六次南巡,江春等盐商倾力报效,共输送白银一千一百多万两,不仅如此,他还捐献白银一百万两,作为乾隆奖赏沿途人士的费用。以乾隆之尊,也要感慨"盐商之财力,伟哉"。
当然了,乾隆皇帝也不是白吃白住。当江春经营资金周转不济时,乾隆皇帝也是慷慨解囊,从内府拨付资金给他使用,据史料记载,内廷先后两次出借五十五万两白银,月息仅一分,江春转手把银子借贷给地方官员,月息提升至一分八厘,一进一出,年赚利息两万五千两。
江春素知乾隆皇帝的癖好,会吃好玩,尤其喜欢逛园子、听戏。为此,江春专门耗巨资建园林,养戏班,献美食。最高规格接待,只为"博君一笑"。
江春本家也有蓄养戏班的习惯,他家里有德音、春台两个戏班。在接待乾隆的酒宴上,江春用于接待演出的就是这两个班子。德音班主要以昆腔雅部为主,春台班则精擅徽调花部戏。这两个戏班的日常运营费用着实不菲。
清中后期的戏剧家、文学家黄钧宰,在《金壶浪墨》中记载,"春台、德音两戏班,仅供商人家宴,而岁需三万金。"清乾隆年间学者李斗,在《扬州画舫录》中写到"有江鹤亭者复征花部为春台班,……,不惜重金征聘四方名旦,春台班因江鹤亭之财力,一时人才济济,诸腔齐奏。"为了扩大自身在上层达官名流中的影响力,江春不惜重金征聘名角,据说演出一次豪掷千金。没有白花的银子,屡下江南的乾隆对徽调花部戏很是受用。
乾隆五十五年(1790)九月二十一日,是高宗皇帝乾隆爷的八旬"万寿"。朝廷提前两年就开始着手准备,于乾隆五十三年底,发布诏命至闽浙总督,钦点扬州为老佛爷晋戏。"万寿盛典"进京献戏,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,扬州一时轰动,立即着手组织进京戏班海选,不计血本只有一个标准——达到乾隆八十寿诞献礼的规格,代表当时扬州乃至全国戏剧界的最高水平。
闽浙总督伍拉纳,满洲正黄旗,接到诏命时,刚刚在任一年。他很清楚乾隆皇帝喜欢徽调花部戏,但是作为"乱弹"俚曲为主,里面有不少"三俗"成分。按官方立场,曲艺界是要"反三俗"的,这样的乡野俚曲应当取缔,更别说贡献上寿。作为饱受皇恩的封疆大吏,伍拉纳也有主意,把这个棘手的任务交代给了盐商江春。
江春八面玲珑,平素没有自抬身价,与各戏曲班社的艺人关系极好,甚至邀请到自己的康山草堂做客,接到任务以后,江春知道仅凭扬州曲艺实力是不足应付的,他直奔花部戏曲的发源地安庆物色人选。
江春早年曾经师从皖江大儒夏衡瞻学诗,此次来到小吏港,直接到夏氏"九锡街"拜访,夏氏家族不敢马虎,经过家族商议,推举商帮领袖,时年四十岁的夏文洀全权负责,协助江春办理此事。
夏文洀与江春交情深厚,尽心尽力协助江春。他冥思苦想,想起了一个梨园行里的耆宿老手,潜阳东乡人,专做竹席牵线交易的余老四。后来戏曲班社兴起,余老四改行组织班社、伶人猎头,梨园行里人脉广,资历深。余老四与夏氏捻熟,夏文洀对其知根知底,即向江春推荐。余老四有个夙愿,就是打造全国第一的大牌戏班,对江、夏二人的请求一口承应。
闽浙总督的大力支持,富甲商贾的资本运作,加上行家里手的组织才能,筹备委员会算是成立了。他们回到扬州,在当地整合三个安庆戏班,重组为新"三庆班",江春财力雄厚,担任"董事长",夏文洀任"执行董事",余老四就是"总经理"。
夏文洀和余老四回到家乡安庆,在当地精选了一些伶人,一切进展顺利,但是随着进京时间日益临近,一个挠头的问题还没解决,因为安庆地区虽然伶人多,但是缺少可以挑班的头牌台柱。余老四不愧行家里手,他有自己的主意,天天跑扬州梨园行的人才大市场——"苏唱街"物色人选。一来二去,真的发现了一个人才,十七岁的年轻俊俏小伙子——高朗亭。
高朗亭,祖籍江苏宝应,出身于梨园世家,擅长花旦角色,"颦笑传情,眉眼溢波",在行里得了个"月官"的美名。余老四把来意说明,高朗亭也觉得给皇上演戏,是自己生命中的转折点,一旦成功必然扬名天下。于是高朗亭正式"签约",成为三庆班的一线演员,兼任董事,行话里就叫"挑班"、"头牌"。就这样"三庆班"在诸人努力下完美呈现。只等八旬大寿进京献艺了。
(原创作品,版权属于头条号"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"。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)
梦幻西游手游试玩月宫后的个人小建议,1、攻击动作太丑了,尤其是助战嫦娥,还有羽灵神,秒三的时候真的难看还慢,大唐和狮驼的攻击动画是在目标身上的可以遮丑,月宫是在目标头顶真的难看!
建议:物理门派就非得上去砍吗?不能像龙宫一样?手一抬出去几个影分身或者是其它动画?
2、冰冻!月宫的核心技能,有月凝,桂花醉(持续四回合月刃有几率冻结),新月步(被攻击有几率冻结攻击者)
这个冰冻效果看描述应该是很厉害的,在实战中发现几个问题,新月步状态下被宝宝连击第一下被冻结还会出手连击第二下,这里感觉不是很合理也显的新月步和冰冻效果很弱,如果直接冻结目标的话可能会打断狮驼的鹰击这又太强了
建议:新月步状态下增加不会被连击的效果,这样不会打断狮驼的鹰击,在给予一定的免伤效果,月宫真的很脆
3、还是冰冻的问题,被冰冻的目标出手前冰冻效果解除了一样会出手,在90的pk里很容易出现被冰冻目标当前回合冰冻就被解除了继续出手的情况(敌方化生推六,龙宫秒7,魔王秒六,)
建议:被冻结目标解除冰冻当前回合也不会出手
4、桂花醉,效果只有四回合还要包括当前回合,出手还有几率错乱,
建议:取消错乱增加回合数